七、PS笔记∣滤镜(李涛老师PS基础教程整理)(ps中滤镜的基本使用技巧)ps滤镜学习,
这一节是关于“滤镜”相关内容的知识整理。滤镜主要是用来实现图像的各种特殊效果。

开篇先说明一下李老师视频里面提到的“滤镜-抽出”命令,抽出命令是一个比较方便的抠图工具,可以将一个图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但是这个命令在后来的版本里已经删除。
相似的命令是“选择-选择并遮住”,该命令已不属于滤镜菜单。这里简要演示下“选择-选择并遮住”命令。


下面正式进入滤镜菜单的知识整理。其中“液化”和“图案生成器”前面已经讲解过,可以翻看前面的笔记。
看过李涛老师PS基础教程视频的,应该都知道课程内容质量很高,唯一遗憾的是视频录得比较久了,画面不够清晰,也没有字幕。
看完视频有不明白的地方,再来看看我“呕心沥血”整理的文字版笔记,相信对你帮助会很大。一、消失点
消失点可以在包含透视的平面图像中进行透视矫正,比如在近大远小的图片上,利用消失点可以完美的将图片与目标文件融合。



二、像素化—彩色半调
由于一般大的广告海报都是远观,不需要那么大的分辨率,但在近看的时候会看到比较大的墨点。彩色半调主要就用来观察最终印刷品放大后的效果。



三、扭曲—极坐标

四、扭曲—置换
置换命令相当于是一种三维贴图,在平面图中利用明暗关系实现高低错位感。
比如把某一国家国旗(仅用于效果演示)贴到山体上,实现油漆直接刷在山体上的既视感。
先来对比一下正片叠底和置换的效果:

置换方法:(主要是对国旗施加效果)
1、需要把模型(山)预先存出去(复制粘贴到新建的背景上然后存储为psd格式)
2、针对贴图(国旗),选择滤镜——扭曲——置换

3、选择图层叠加(混合)效果。

五、镜头校正
滤镜下的镜头校正命令主要用来修正广角变形的片子。

六、杂色—减少杂色/添加杂色
胶片、颗粒感、高感光度的照片添加杂色后看起来更舒服;
有些图片由于Jpeg图片的压缩、扫描等问题产生了杂色,而这些杂色又是不需要的,就需要减少杂色。

七、模糊—表面模糊
专门用来处理皮肤
八、模糊—镜头模糊
镜头模糊命令用来模拟景深的效果。

九、渲染—光照效果
模拟灯光:点光(灯泡)、平行光(灯管)、全光源(自然光)
纹理通道可以单独针对RGB每个通道以及alpha通道打光,和自然光不同,是一种浮雕效果。
十、素描
该命令和前景色和背景色有关系。
想做黑白稿就前黑后白;想做彩色稿就前红后蓝等。
十一、视频
电脑是逐行显示,电视是隔行显示,视频命令是用来模拟一种电视画面隔行错位显示的效果(保留一行丢失一行)。
案例说明:
首先新建文件(宽1像素,高1像素,分辨率72%,背景白色的一个像素块);接着调整画布大小(高度像素调到2,方块位置拉到顶端),确定后出现黑、白两个像素块(下方是放大到1600%后的像素块)。

其次把做好的像素块定义为图案。

最后填充图案,利用图层混合模式实现电视画面效果。

如何把上面的隔行显示的效果变成逐行显示效果:
做一个插值替换掉丢失的行(通过复制边缘的像素)。

十二、锐化
锐化一般是对画面进行提纯,提纯就会伤及到颜色。USM锐化和智能锐化可以避免锐化时碰到颜色。
1、USM锐化
USM锐化时可以先切换模式(RGB切换到LAB模式)。
因为LAB模式是由一个明度分量通道和两个色度分量通道组成,可以只针对明度通道去锐化而不碰及颜色。

2、智能锐化
智能锐化对话框可以针对不同的模糊进行锐化:高斯模糊(全局模糊的图片)镜头模糊(虚实没有摆开的图片)动感模糊(镜头抖动造成的晃动模糊),还可以针对阴影高光去调整。滤镜一节的笔记整理完毕。演示所用图片素材来源网略,如有侵权删除。文章若有不恰当之处欢迎小伙伴指正。
本节结束语:一同在学习路上的小伙伴加油努力!
如果有想要李涛老师PS基础教程视频的,可以在B站找,也可以给我留言要链接。
最后提醒,视频要按照顺序看,笔记也要按照顺序看,因为内容都是环环相扣的。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