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的美国大选终于暂告一段落,新总统上台,留学生们或迎出国新契机,当别人都在隔岸观火品头论足时,收拾行囊,准备出发,奋力迎接为自己的人生新阶段。

本期,通透教育Zoe老师将延续上期《PS篇 · 上 | 这也许是你人生中第一次存在主义的体验》(点击阅读),关于文书写作的探讨,讲述如何从纵深的角度输出一篇高质量的文书。

通透教育特约老师

Zoe

本科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和东亚文化研究专业,法国交换一年,就读于巴黎四大艺术史系。研究生就读于伦敦考尔陶德艺术学院,是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小众精英学府,毕业论文拿到最高荣誉。

学习期间兼顾文艺,长期撰稿进行个人文学创作,并已翻译两本书籍。

作为通透教育资深留学申请辅导老师,目前已帮助多名学生成功进入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杜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顶尖名校。

一个有自主性、反省精神的学生,常比同龄人更了解自己,也不免更早地找到一条可能的方向。一篇优秀的个人文书——无论以小见大地回忆一件往事,还是娓娓道来一段成长时期——都能体现这种线性成长。

在成长这件事上,你在同样的成长时间内投入越多、收获越多自然是好的,可这无异于用成本堆出收入。但你在与他人投入相似的时候,若能收获更多,那你就是大学所需要的潜力股。这就像投资一样,你的投入和产出比能提醒出你是否是大学青睐的潜力人生股。

那么在文书中,这如何体现呢?

01

一个独特而深刻的

中心思想至关重要

同样是去西藏徒步,有人得出了努力就能成功的结果,有人觉得挑战自己是生命动力。这些结论或许也都能把徒步和学生长期以来的生活动力和原则联系起来、体现“我”是谁,但陈词滥调很难让人眼前一亮

申请东亚文化研究的学生A很可能剑走偏锋——

“我”从小听父母讲登山队在神山遇险的故事,受一些因素影响开始相信藏传佛教轮回的概念,非常被动;然而纵使徒步艰难,却带给“我”了很多高度饱和的感受,“我”的每一步都在经受肢体和精神的考验,直到见到神山,“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存在感和力量。

对于学生A来说,她学会了在尊重一个宗教信仰的同时肯定个体力量,因为无论命运存在与否,她的每一步都是真实的,她能感受到对自己生命的掌控力。于是她开始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顺带提及自己的过往经历。

学生A的结论就比之前的“努力能赢”和“挑战自我”更有层次感,也更新鲜。这个层次感就是我想表达的文书的纵深。一条成长主线很重要,但也会无聊、单一,容易变成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励志故事,反而因为太强得的目的性让主人公显得呆板甚至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

而文章的纵深,其实就是个人与外界的交汇。

纵深越小,个人世界就越封闭,即使故事本身的主题更深刻,文章也更有空间进行专项的深刻挖掘。而纵深越大,代表你跟世界的交融越多,证明你在不断地吸收和反思外界信息——这跟反思自身成长经历一样,是学习能力的体现。

招生官面对这样一个有流动性、包容性的案例,能看到一个学生充分拥抱大学各类资源的潜力。

02

“纵深”如何体现?

以学生A的故事为例——

清晰的定位——基础。

首先,学生A文章的中心思想本身,就建立在一个丰富的文化背景上。

A从文章一开始就引入了徒步和自己同年的藏传佛教内涵,并清晰定位到了“命运”这一点上——这就是纵深的基础。而徒步的经历其实就是A与这种文化内涵的关系转变,她从被动接受、主动认知、到兼顾信仰和个人主动权的过程,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观念反转。

于是在A的内心成长这本已自带波澜的时间轴发展上,加上了一条文化背景的指数,两条线交汇、分离到并行,便有了层次。

挖掘自己的经历——丰富逻辑。

其次,学生A有徒步经历的层次,而这个层次的建立更复杂,也更挑战学生的反思和表达能力。

这个新的经历为什么能挑战A以前的价值观呢?上一篇文章里讲到,这是一篇以经历导向的文书,A需要挖掘自己在徒步过程中的每一个心理变化,并找到原因、阐释变化对自己带来的影响。这自然需要敏感的觉察力,也必然接触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但在这一步我们还停留在逻辑框架的梳理上。

而从纵深的概念出发,我们要做的是用文字营造那个决定性的时刻,让这个线性逻辑丰富生动起来。

从文学角度,我们可以使用烘托、比兴等手法;从内容角度,我们可以大致类比成意识流。因为有纵深的文字可能看起来与主题不相关、没有直接推进逻辑,但它的作用是让每一步逻辑推进有质感、有分量。

用细节增加质感和说服力。

A可以描述极度疲乏、失去动力时瞥见的山峰,回想儿时听睡前故事时不断想象的西藏景象;这样既展现了A的内心活动,也能照应开头对西藏文化背景的介绍,揭露A坚持徒步的动力之一。

A还可以描述周遭的景色,用看似无尽的道路和凛冽山峰烘托无助感,甚至提到个人在自然壮美之前的无力感,隐隐照应个人奋斗与命运论的冲突。

A更可以细致描述身体的感觉、听到的声音、衣服被汗浸湿吹风发冷、迈出的每一小步是什么样的、手攀住石头的触觉等等……

正是这些小的细节才能为A的体验带来质感,使接下来感想的抒发带来说服力。

最后,在描述徒步的过程当中,A还能通过对同行者的观察来对比出自己的心情,若描写出彩,加上对社会观察的深度,文书读起来就会极富趣味和吸引力。

这不仅体现出学生的文字功底,更能展现出学生的感悟能力。

如果再调整段落,譬如用倒叙制造悬念、长段落之间夹杂一两句的小段落改变行文节奏等。可将这些文笔、格式的润色甚至是词句的水准拔高,都必须有细致、动人的真实体验的细节来支撑。

Personal Statement的纵横两轴,其实就是在真诚、深刻地反思自身成长的同时,也通过文学手法体现这过程中个体与外在世界的融合碰撞;在有层次感的叙述后,最终给出一个清晰成熟的主题,以及一个有特点、有质感的个人形象。

最后的文章,不应该是一条单调直线,而应该是万花筒一样富有趣味的时间隧道——

它立体,真实,让人仿佛置身那个故事中的时空之中。而隧道两端,正是成长前和成长后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