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侯万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城乡融合发展,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我省处于蓄势发力、爬坡过坎、追赶进位的关键阶段,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高站位谋划城乡规划衔接。城乡要发展,规划须先行。一是要突出城乡总体规划的承上启下、弥补两者断层的作用,既要突出系统性,注重对总体规划的延续、落实,又要突出有效性,将城乡发展的策略、目标具体化,明确规划实现的空间载体。高站位谋划城乡规划衔接,既要体现县级以上政府及城市总体规划的宏观控制目标,又要充分包容城乡空间发展需求。二是要根据乡镇资源禀赋、发展动能、比较优势和实际需求,明确乡镇内村庄布局分类,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对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实现规划全覆盖,支持有条件的城郊乡镇纳入县城规划区。三是要合理划定城乡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分区引导和管控要求,实施空间资源的差异化配置。四是要整合基础设施、乡村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社会民生等方面的规划,引导乡村人口相对集聚和优化布局,推动乡村振兴有序发展。

  高起点促进城乡产业协同。乡村振兴,产业为先。推进城乡产业协同,必须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想方设法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分享更多的产业增值收益。一是要把特色小镇作为城乡要素融合的重要载体,打造集聚特色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圈,因地制宜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活力的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小镇。二是要把农业园区作为重要的平台,优化提升各类农业园区功能,大力发展农家乐、采摘、旅游、文化、养老、体育休闲等现代产业。三是要立足城乡自身资源禀赋,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发展高效农业、科技农业、观光农业。四是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依托“互联网+”和“双创”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变,健全乡村新业态培育机制,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支持政策,实现城乡生产与消费多层次对接。五是要创建一批城乡融合典型项目。探索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资本,重点培育一批国家层面的城乡融合典型项目,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高水平推进城乡功能互补。按照乡村现代化的发展需求,严格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尊重百姓的实际需求,高水平推进县域内城乡功能衔接互补。一是要以城乡功能衔接为突破口推进城乡公共资源普惠共享,解决长期以来“城市偏向”思维及其制度惯性带来的城乡结构性问题。二是要根据城乡人口集聚程度,优化设施布局,补齐水电、道路、通信和物流等基础设施短板,逐步统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促进县域内城乡公共基础设施联动发展,实现城乡资源、设施平等化。三是要持续推进县域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城乡教育联合体和医疗共同体等多种形态,推动县城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偏远农村倾斜,着力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质量。四是健全农村养老标准和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养老制度和低保制度实现县域城乡统筹,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满足乡村居民共享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高效率畅通城乡要素流通。一是在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中,树立城乡发展“一盘棋”理念,高效整合和有效利用各类生产要素、制度要素和文化要素。二是要重点促进城乡人才、土地和资本要素双向流动。通过完善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地钱”挂钩政策,让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实现市民化。三是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培育和发展乡村资本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四是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中长期信贷支持,灵活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业务,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改革试点,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综合服务覆盖范围,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高效能提升城乡智慧治理水平。围绕城乡行政管理与基层治理机制创新,构建简约高效的智慧城市基层治理机制,用智慧化手段推行网格化管理,高效能提升县域智慧治理水平。一是要以智能化实现差异化治理,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运用数据手段及时解决城乡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实现全周期管理和整体智治模式。二是要强化智能化应用的统一窗口,实现服务的均等普惠覆盖,打造县级融媒体中心,使其成为群众“指尖上的服务窗口”。三是要加快推动“雪亮工程”在县域的延伸覆盖,提高县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科技化水平。四是要吸引信息技术高技能人才回乡反哺,弥补基层县域智慧城市长效运营难的短板。

 作者为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侯万锋

责任编辑:杨晨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